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深化党建与业务工作的融合,探索创新路径,值此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纪念日之际,新华社音视频部直播报道中心党支部与北大医院妇科党支部于6月27日联合开展党建共建活动。双方党支部通过党建交流、业务研讨、科普宣讲等多元化方式,创新性地构建了“党建引领、医媒协同、科普惠民”的工作模式,成功搭建了健康知识传播的新平台。活动积极体现了党的先进性,探索了基层党组织在推动健康事业发展中的新方法,为提升女性健康素养注入了强劲的“红色动能”。
【医媒携手 共启合作新篇】
北大医院妇科党支部向新华社赠送了医院110周年文创纪念品。纪念品融合了院徽与水晶帆船的设计元素,既深刻体现了医院“厚德尚道”的百年文化底蕴,又承载着“守护生命健康”的崇高使命与未来愿景。传递医疗工作者的职业信仰,也标志着医媒合作新起点的开启。
新华社音视频部副主任幸培瑜同志以“国家通讯社的使命担当”为主题,全面阐述了新华社在国际传播、舆论引导等核心职能领域的重要作用。从战时的“红色中华通讯社”到新时代的全媒体矩阵,新华社始终肩负着“传播中国声音”的神圣使命,其发展历程让在座的党员同志们深刻认识到:媒体在普及健康知识方面发挥着“桥梁和纽带”的关键作用,双方在服务民生领域具有广阔的合作前景。
【科普赋能 守护女性健康】
宫颈健康乃女性健康之“堡垒”,妇科党支部书记肖冰冰以《告别妇科炎症 筑牢宫颈防线》为主题,开展了一场科普宣讲活动。她依托临床案例,采用“图文并茂+视频展示”的形式,深入浅出地解析了各类妇科炎症,特别是HPV感染与宫颈癌的病理机制,普及了TCT/HPV检测在宫颈癌防控中的“早筛价值”,并着重强调了三级预防的重要性。
在互动环节中,新华社党员同志们针对“贬笔痴疫苗接种”、“更年期激素管理”、“青春期月经异常”、“微创机器人手术”等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积极提出咨询。妇科专家团队——肖冰冰主任医师、张岱主任医师、黄禾主治医师、李震主治医师、冯慧主治医师以及连蕊护士长等组成的“答疑团”,采用“医学术语生活化转译”的方式,对“贬笔痴疫苗二价、四价与九价的差异”、“激素替代治疗的窗口期”等问题进行了专业解答。肖冰冰主任医师强调:“医学科普工作必须打破专业壁垒,使之通俗易懂,便于群众理解和应用,从而真正实现其预防疾病的价值。”
新华社音视频部直播报道中心主任王宇凌同志明确指出:“媒体将充分发挥直播、短视频等融合传播的优势,将医学知识转化为易于接受、便于记忆的大众化内容。”双方在活动现场达成了合作共识:将共同策划“女性健康四季谈”系列科普直播项目,通过“医学专家亲临现场+融媒体产物矩阵”的创新模式,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知识传播体系。
【红色传承 凝聚奋进力量】
活动的尾声,全体党员同志深入新华社图书馆,探寻红色新闻事业的光辉历程。从毛泽东同志发出的“把地球管起来”的宏伟号召,到邓小平同志六次题写的“开发信息资源”的重要指示,再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建成国际一流新型全媒体机构”的宏伟蓝图,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深切关怀和高瞻远瞩让在场的党员同志深受感动和启发。瞿秋白、吴冷西、穆青等新闻界先驱的英勇事迹,与新时代新闻工作者在战乱灾区、抗击疫情前线的现场报道相互辉映,生动展现了“党媒姓党”的核心理念。
青年党员是推动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参观“新华社青年记者风采展”期间,双方党支部书记共同强调:无论是医疗卫生战线还是新闻传播战线,虽然专业领域各异,但都必须以“党建红”引领“事业兴”。北大医院妇科党支部的青年医师代表们分享了他们深入基层、服务群众的宝贵经验,新华社的青年记者们则讲述了他们在国际冲突地区的报道经历,不同岗位上的奋斗故事引发了大家的强烈共鸣。
双方未来将以“女性全生命周期健康”为核心,策划“健康知识进社区”、“校园健康公开课”等系列活动,围绕女性不同生命阶段健康需求,提供专业知识指导。通过医疗资源与媒体平台深度融合,打破信息壁垒,提升女性健康素养。
此次联建活动,是基层党组织在新时代背景下,积极探索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的新模式,是践行党的宗旨、服务人民群众的具体行动。妇科党支部将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将党的温暖和关怀送到群众身边,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健康问题。同时,这也是对“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有力践行,为实现全民健康的目标贡献基层党组织的智慧与力量。妇科党支部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践行医者誓言,将党的关怀与专业医疗知识相结合,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妇科党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