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兰考县的李阿姨刚在北大医院完成了一系列治疗,康复返家。她这次就医过程,是一段“上下贯通”“多方协作”“技术支撑”的特别之路。
在京期间,由北大医院肝胆胰外科冯秋实医生团队牵头,凭借多学科协作的强大优势,创新应用内镜下磁压榨技术,为李阿姨这位复杂胆管狭窄患者实施了超级微创治疗,避免了外科手术,标志着北大医院在复杂胆道狭窄疾病微创诊疗领域取得新突破。
辗转求生路丨遇上北京来的贺医生
李阿姨在胆囊切除术后出现进行性加重的黄疸症状,经检查确诊为胆总管狭窄,辗转多家医院,尝试贰搁颁笔及胆道直视镜均无法处理狭窄段,仅依靠经皮胆管外引流缓解部分症状,当地医院认为后续可进行外科手术——肝肠吻合术。
李阿姨还有内镜下治疗的机会吗?此时,北大医院消化内科贺胜铎主治医师正在兰考县中心医院开展帮扶工作,经县中心医院消化内科梁水成主治医师引荐,李阿姨及家属与贺医生进行了面对面交流。贺医生仔细评估病情后,联系肝胆胰外科冯秋实副主任医师团队进行远程会诊,初步考虑仍有内镜下治疗的机会,这给李阿姨一家带来了希望。
互联网办住院丨多学科联合突破治疗困境
经协调,李阿姨通过互联网门诊开具住院单,顺利入住北大医院中心院区消化内科病房。经戴芸主任、徐小元主任等专家查房,排除了肿瘤、免疫、基因异常等因素导致黄疸的可能性,病因仍考虑为胆管良性狭窄——首选内镜下治疗,以保留器官功能。
因胆汁分泌障碍,李阿姨存在严重营养不良,在临床营养科迟雁主任团队指导下,立刻启动肠内营养支持。与食物不同,肠内营养中的成分无需胆汁辅助即可完全吸收,阿姨的各项营养指标逐步恢复,为后续治疗奠定基础。
探索新技术丨内镜下磁压榨超微创治疗
冯秋实医生联合介入血管外科协同诊疗,发现笔罢颁顿途径及贰搁颁笔导丝均无法通过狭窄段。好消息是胆道造影提示狭窄段长度较短,这为磁压榨技术的应用创造了条件——在狭窄段上下分别置入磁铁,利用磁力挤压使狭窄段瘢痕缺血坏死,从而实现胆道再通。家属选择继续尝试内镜下磁压榨技术,为避免外科手术做最后一次努力。介入血管外科佟小强主任医师更换经皮胆道引流管,更大管径的引流管支撑窦道扩张,为后续经皮置入磁铁柱预留空间。
窦道充分扩张后,在冯秋实医生及边大鹏医生的精湛操作下,在内镜护士牛海霞、郑灵峰的默契配合下,先通过经皮胆道镜在狭窄段上方置入磁柱,再经十二指肠乳头,于狭窄段下方置入另一枚磁柱。最终,狭窄段两端磁柱顺利吸附。
经内镜在狭窄段上下分别置入磁柱(红色箭头分别代表2枚磁柱)
数周后,经磁柱持续挤压,狭窄段间隙完全消失,胆道成功再通,在狭窄段顺利置入全覆膜金属支架。术后经皮胆管引流量显着减少,第二天即拔出引流管,治疗取得显着成效。在李阿姨治疗过程中,大兴院区内镜中心上下联动,郭新月护士长高效协调设备及器械,保障手术顺利开展;戎龙主任和边大鹏副主任亲自指导医护团队严密监测患者情况;在恢复过程中,吴昊娃医生及时进行心理抚慰、耐心疏导。在多方紧密配合下,患者顺利康复出院。
狭窄段恢复再通,置入金属覆膜支架
【叙事科普】
胆管良性狭窄,尤其是伴随瘢痕隔膜形成,一直是内镜下治疗的难点。外科手术虽能解决梗阻问题,但必然会破坏正常解剖结构,存在胆肠吻合口狭窄、肠道内容物胆道反流等术后并发症风险。此次应用的磁压榨技术,为这类患者提供了内镜下超微创治疗方案。该技术的成功实施,不仅要求术者熟练掌握经皮胆道镜、贰搁颁笔、经乳头胆道子镜等多种内镜设备,同时需要具备高超的内镜操作水平,更离不开多学科在术前评估、术中协作、术后管理等各个环节的紧密配合。
北大医院兰考县中心医院对口帮扶工作照
兰考县作为焦裕禄同志曾经奋斗过的地方,孕育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的焦裕禄精神。兰考县中心医院是北大医院定点帮扶单位,北大医院近年来通过技术输出、人才派驻、远程会诊等多种方式,持续提升基层医院的疑难重症诊疗能力。此次李阿姨的成功救治,正是两院“资源共享、上下贯通”协作模式的生动实践,也是新时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体现,为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助力健康中国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肝胆胰外科 消化内科 内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