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暴雨如注,街道积水成河......
又到了每年“七下八上”的防汛关键期,除了关注汛情信息,健康防护同样刻不容缓。强降雨和洪涝灾害不仅威胁安全,更可能带来多种健康隐患。北大医院为您送上这份“防汛健康锦囊”,助您和家人平安度汛!
一、警惕“病从口入”:食品安全是头等大事!
洪涝灾害可能导致食品供应链各个环节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如,农作物霉变、牲畜疫病或死亡等,水和食物可能被致病生物、各种有毒有害化学物污染,食用这些食物后将影响人体健康,可能引发腹泻、痢疾等,甚至传染性疾病流行。
?正确做法:
1、均衡饮食:伏天人体大量出汗,胃肠道蠕动减弱,消化功能减退,易出现食欲不振、厌食等。要注意科学饮食,荤素搭配、蔬果兼顾,特别要保证孕妇、少年儿童及老年人的营养摄入。此外,要关注身体健康状况,如有不适须及时就医。2、合理储存:汛期高温、高湿,尽量不要一次采购和储存大量食材,避免长时间储存造成食物腐烂变质。短期存放食物应注意低温、防尘、防蝇虫、防鼠和隔水防潮。食物要烧熟煮透,少吃冷荤类菜肴,不要喝生水,如发现食材变味、发黏、发霉等,应及时处理,不要食用。??
二、严防“虫媒&补尘辫;接触传播”:蚊虫叮咬了怎么办?
“积水退了,蚊子更猖狂?”“蹚水后腿痒起疹子?”: 洪水退去留下的无数小水洼,正是蚊虫孳生的温床!极易引发皮炎、感染等皮肤问题。
虫咬皮炎症状表现为:局部红肿、瘙痒,严重时可能起水疱、破溃感染。大多数情况下一周内能自行消退。如果瘙痒严重、皮疹数量多,以及出现水疱、皮疹疼痛、发热、乏力等现象,建议及时医院就诊。
?正确做法:
1、如被蚊虫叮咬引发皮炎,应该妥善处理:
·外用止痒药:外用炉甘石洗剂、樟脑软膏、复方薄荷脑等,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瘙痒。
·糖皮质激素软膏:适用于皮疹严重瘙痒、炎症较重的情况,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口服药物:若皮疹广泛或瘙痒难忍、出现破溃,建议就医,医生可能会开抗组胺药等口服药物治疗。
2.、清积水,灭蚊虫:
及时清除房前屋后各类积水容器(盆罐、轮胎、废弃瓶等),使用纱窗纱门、蚊帐、驱蚊剂。
3、避免蹚水,做好防护:
尽量不接触洪水。必须接触时,穿高筒雨靴/防水裤。接触后立即用肥皂和干净水彻底清洗皮肤,尤其是手脚。皮肤有伤口时更需严格防护。
叁、基础疾病管理:药不能停!
“降压药只剩一天,雨太大出不去?”: 慢性病患者(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请提前备足常用药。
“停水停电,胰岛素没法冷藏?”:提前了解药品特殊储存要求(如胰岛素需冷藏),准备应急方案(如保温盒+冰袋)。
?正确做法:
1.备足药品,按时服用:提前规划,确保药物充足。即使转移,也随身携带药物清单和必需药品。
2.主动医生:了解应急配药途径(如社区代配药、互联网医院),北大医院也有互联网医院可提供在线医疗服务及药品邮寄服务,病情变化及时就医。
由此前往北大医院互联网医院→
【防汛健康包】必备清单
应急药品:常用慢性病药、解热镇痛药、止泻药、抗过敏药、创可贴、消毒棉签/纱布、驱蚊剂、免洗手消毒液等。
卫生用品:瓶装水/桶装水、肥皂/洗手液、含氯消毒剂(如84)、卫生纸、女性卫生用品、垃圾袋等。
风雨同舟,健康共守!
汛情无情,但科学的防护能为我们筑起坚实的健康堤坝。请广大市民朋友务必提高警惕,掌握这些健康要点,照顾好自己和家人。北大医院始终与您在一起,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
(宣传中心、感控处、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