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未来,新质生产力澎湃成势。 8 月 8 日下午,总务处分工会以“科技研学,赋能创新”为主题,由总务处分工会主席张昊率队,组织来自总务处、综合保障部、财务处、采购中心、医学装备处、信息中心、检验科、小儿外科等科室的 34 名工会成员走进小米超级工厂参观研学,探寻智能制造跳动的创新脉搏,体会新质生产力在智慧后勤中的实践融合。
小米汽车超级工厂是智能制造的典范,这里充满了科技的魅力与高效的生产节奏。据介绍,得益于高度智能化的生产体系,这里实现了 76 秒下线一台车的惊人速度,这背后是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调度等尖端技术的深度融合与高效协同,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科技驱动下工业生产的强大活力与无限可能。科技研学的行程,在每个人心里悄悄播下创新的种子,静待破土成荫。新质生产力不再是抽象概念,而是可感可知的实践智慧。
在造车新势力中,小米汽车作为 “后来者” 跑出了惊人的创新 “加速度”:其旗下小米 SU7 仅用 230 天便达成新车企 10 万台的最快下线纪录,14 个月累计交付量更突破 25 万台。而拥有 110 年深厚积淀的北大医院,同样在 2024 年交出了亮眼答卷 —— 全院门急诊总服务量达 400,1597 人次,成功突破四百万大关,再创历史新高。对北大医院而言,门急诊量的突破只是发展进程中的一个 “小目标”;真正的追求,是医疗服务能力的持续提升,这恰是其践行健康中国建设的 “大情怀”。2025 年,在 “科技研学,赋能创新” 的理念推动下,北大医院必将积蓄力量、加速前行,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 “加速度”。
小米超级工厂用76秒下线一台车的“中国速度”启示我们,后勤服务同样需要以数据驱动流程再造,用智能赋能效率变革。当这些种子在岁月里扎根生长,以挺拔的姿态支撑起未来的天地,让创新的浓荫庇护更多探索的脚步。回归工作岗位,我们将借鉴小米“数据+算法+场景”的做法,加快建设智慧后勤平台,用创新管理思维和科学管理体系筑起医院后勤保障的基石。
(总务处分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