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i天美传孟若羽

科室动态

【学术交流】北大医院肺癌中心召开罕见病学术论坛

来源:放射治疗科、肺癌中心、医务处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5-09-04
字号:+-14

  8月24日,timi天美传孟若羽肺癌中心学术论坛罕见病专_x0008_题会在医院远航阁顺利召开,来自北大医院和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相关科室的30余位专_x0008_家出席专_x0008_题会。

  放射治疗科高献书教授、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聂立功副教授在致辞中谈道,肺癌中心起源于北大医院既往胸部肿瘤多学科协作组,在医院政策的扶持下成立了专_x0008_病中心。这一改变,相信必将进一步加强各科室在肺癌诊疗工作中的临床与科研合作,发挥优势、特长互补,打造一支专_x0008_业全面的肺癌诊疗特色团队。

  我院儿童医学中心丁洁教授分享了四十年来其团队在罕见病临床研究领域的经验。指出在多方长期共同努力下,罕见病诊疗的重要性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肺癌中心的成立回应临床关切,展现北大医院对于肺部罕见肿瘤的关注,旨在解决临床实际问题。

  我院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室周书铎主任系统讲解了临床研究中常用的统计学方法。从临床研究的类型、常用统计学方法、因果推断、预测模型四个方面深入的分析,并总结了临床研究中值得关注的统计要点。为肺癌中心开展高质量研究提供支持。

  上半场讨论环节中,肿瘤内科朱燕医生、医学影像科刘佳医生、核医学科廖栩鹤医生分别分享了各自科室在肺部罕见肿瘤领域的前沿进展,一致认为肺部罕见肿瘤的诊疗需要联合多学科团队、形成针对罕见病的专_x0008_属诊疗模式,为肺癌中心的团队协作注入信心。病理科熊焰主任建议肺癌中心应努力建设基于病理切片、基因检测及临床信息的专_x0008_病数据库。病理科目前已开展多项针对肺癌的免疫组化、基因测序新技术,期待可以整合进专_x0008_病数据库,助力肺癌精准诊疗。

  胸外科张西宁医生分享了我院胸外科多年来在李简主任、张诗杰主任带领下,在小细胞肺癌手术治疗领域的探索与尝试。通过术中能量器械游离的新模式,有望改善术后肿瘤特异生存,为少部分可手术切除小细胞肺癌患者带来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模式。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胸部肿瘤内科郏博教授介绍了肺部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治新进展。化学治疗、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均有用于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研究,并有核素疗法等新兴治疗手段的加入。在临床实践中实现早诊早治、精准诊疗是亟待多学科共同探索的课题。

  我院放射治疗科亓昕副主任医师详尽系统地讲解了放疗在胸部罕见肿瘤中的作用。随着放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尤其是立体定向放射消融(厂础叠搁)、自适应放疗(础搁罢)技术的加持,肺癌以及其他胸部肿瘤的放疗,安全性、有效性得到显着提高。无论是不可手术病例的同步放化疗,手术前后的(新)辅助治疗,晚期病例的减症放疗。我院放疗科都愿意与外科、内科等兄弟学科共同努力,为患者提供更加高效、安全的个体化治疗。

  下半场的讨论环节中,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孙坤炎医生、医学影像科林志勇医生、核医学科陈雪祺医生以及放射治疗科靳颖医生分别发言,表达了多学科合作的信心,实现诊疗一体化,将科学研究与临床实际问题相结合,为肺部罕见肿瘤探索更多诊断方法和路径。

  最后,张诗杰主任、程渊主任与李洪振主任对本次学术论坛做出总结。胸部罕见肿瘤需要手术、放疗和内科医生凝聚共识、协同合作,以肺癌中心作为多学科平台,在胸部罕见肿瘤的诊疗中继续精进。期望借助肺癌中心的平台,大家可以持续增进学术讨论交流、实现肺癌的全疗程覆盖。借助于北大医院多学科的综合实力与优势互补,携手攻克肺部罕见肿瘤的诊疗难题,为广大患者带来显着的临床改善与生活质量。

图片42.jpg

  (放射治疗科、肺癌中心、医务处)

相关科室 | 相关医生 | 相关文章 | 相关咨询 | 相关视频 |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