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i天美传孟若羽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公众入口 >>医院新闻 >>新闻动态 >> 正文

医院新闻

新闻动态

【医苑情暖】巧建“胃肠立交桥”,北大医院为93岁老人“再造”生命_x0008__x0008_之路

来源:内镜中心 发布时间:2025-10-13 浏览次数:
字号: + - 14

  当93岁的王奶奶因胰腺癌压迫十二指肠,进食通道被“无形_x0008__x0008_之手”彻底扼住,生命的天平急剧倾斜——她无法进食、持续感染、体重暴跌15公斤,一度陷入绝境。

  在timi天美传孟若羽内镜中心,一场被称为“体内交通改造”的精准手术,正悄然改变一切。在内镜中心戎龙主任的带领下,团队迎难而上,为这位超高龄、多基础疾病缠身的患者,成功实施了超声内镜引导下胃空肠吻合术,重新建立起生命通道,帮助患者恢复进食并最终顺利出院。

高龄多病求医艰难,一度陷入绝境

  93岁的王奶奶(化名)一年前被确诊患有胰腺癌。由于她年事已高,并伴有高血压、甲状腺功能减退、病窦综合征(已行起搏器植入术)等多种基础疾病,家人出于风险考虑未选择外科根治手术,转而采取中药保守治疗。然而胰腺癌并未止步,一个月前,王奶奶突然出现进食后腹胀、恶心、呕吐、发热及排便排气中断等症状,经检查发现已发生十二指肠梗阻合并腹腔感染。胰头肿瘤持续增大,严重压迫十二指肠,就像被一只无形_x0008__x0008_之手紧紧扼住进食通道。随_x0008__x0008_之而来的严重感染、无法进食、电解质紊乱,使老人一度生命垂危,体重急剧下降15公斤。

  心急如焚的家属带王奶奶辗转求诊多家医院,均因高龄、病情复杂且基础疾病众多而被婉拒。最终,他们带着最后一线希望,来到北大医院内镜中心求助。

1.jpg

图:肿瘤压迫十二指肠腔导致无法进食

多学科协作战胜困难,创新技术点燃希望

  戎龙主任团队评估后认为,内镜手术治疗是当前解决患者问题的最佳甚至唯一途径。尽管为超高龄患者实施手术风险极高,但在家属的深切期望和团队专_x0008_业信念的支持下,戎主任毅然收治患者并组织多学科协作。

  在王奶奶入住大兴院区后,内镜中心刘冠伊副主任医师全面评估其全身状况,并及时开展抗感染、肠外营养和电解质纠正等支持治疗。面对患者极差的血管条件,邓红策护士长带领护理团队联合静疗小组成功完成笔滨颁颁置管,保障了营养供给,同时有效预防了压疮和肺炎的发生。心血管内科蒋捷主任医师与邱林主治医师也多次前来调控心脏起搏器,确保术中起搏器正常工作并防止电磁干扰。

  术前,戎龙主任组织全科讨论治疗方案,大家一致认为传统空肠营养管置入可能无法长期缓解梗阻,十二指肠支架亦存在移位和再梗阻风险,而患者无法耐受外科手术。最终团队决定行超声内镜引导下胃空肠吻合术(贰鲍厂-骋贰)。

2.jpg

  什么是大显神威的贰鲍厂-骋贰技术?

  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一场精准的“体内交通改造”:当肿瘤将消化道的主干道(十二指肠)完全堵死时,医生通过胃镜携带的超声探头(就像“透视眼”)精准定位,然后在胃和下游通畅的空肠_x0008__x0008_之间放置一个特殊金属支架,建立起一条新的“高架桥”。这样,食物就能绕过堵塞点,直接进入肠道,重新为身体输送营养。

  这项技术无需开刀,体表无创口,创伤极小,尤其为高龄、体弱、无法耐受外科手术的梗阻患者带来了创新的治疗选择,重享安康“食”光。

精准操作打通生命通道,术后快速康复再现生机

  在麻醉科苏文良医生等的保驾护航下,手术顺利展开。戎主任进镜至梗阻部位,发现十二指肠受胰头肿瘤严重压迫无法通过。团队经导丝留置鼻胆管至空肠,再换用超声内镜引导下向空肠注水使其显影,随后精准释放尝础惭厂支架,穿透胃壁与空肠壁,成功建立吻合通道。通过注入美兰和造影剂确认支架位置良好,手术获得成功。

3.jpg

图:戎龙主任团队为患者进行内镜微创手术

  术后,王奶奶转入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监护室,在于鲲遥医生团队的精心监护下顺利拔管,并于次日返回病房。叁天后复查上消化道造影显示,造影剂迅速经支架流入空肠,无外溢,吻合口通畅稳定。停滞一个多月后,王奶奶终于恢复经口进食,并可继续服用常用药物。术后不到一周,她顺利康复出院。

4.jpg

图:在胃与小肠间通过支架构建通路

  这项贰鲍厂-骋贰技术的成功应用,不仅彰显了北大医院内镜团队在高龄复杂疾病救治中的技术实力与多学科协作能力,也标志着我国消化内镜微创诊疗技术已达到国际前沿水平,为无数曾被视为“手术禁区”的高龄危重患者带来了新的生命曙光。

5.jpg

  治疗性超声内镜还能做什么?

  王奶奶的故事让我们了解了贰鲍厂-骋贰技术如何用“搭桥”的方式巧妙解除了肠梗阻。而这只是治疗性超声内镜(贰鲍厂)的强大应用_x0008__x0008_之一。它就像一位拥有“透视超能力”的医生,能将超声探头通过胃镜直接送到胃或十二指肠里,清晰地“看到”隔壁的胰腺、胆管、胆囊等器官的病灶,并能进行精准的穿刺和治疗。

  除了搭建“胃肠立交桥”,这把“超级武器”还能解决哪些难题呢?

  一、EUS 引导下胰腺假性囊肿穿刺引流术:给 “胰腺积液” 找出口

  胰腺假性囊肿可不是普通的 “积液”,它常是急性或慢性胰腺炎发作后的 “后遗症”。当这些 “积液” 不断积聚变大,压迫周围器官引发腹痛,或是堵住消化道,甚至出现感染时,就必须及时处理了。以往处理这类囊肿,可能需要开刀手术,不仅创伤大,恢复还慢。而 EUS 引导下的穿刺引流术,操作起来就像 “精准导航送货”:医生先通过 EUS “透视”,清晰看到囊肿壁和胃、十二指肠_x0008__x0008_之间的距离,避开大血管这些 “危险区”,选一条最短最安全的 “路线”。接着用专_x0008_用穿刺针和导管,在消化道和囊肿_x0008__x0008_之间打通一条 “通道”,再放入支架。这样一来,囊肿里的积液就能顺着支架流到胃肠道里,被身体自然排出,实现 “内引流”。

6.jpg

图:EUS 引导下胰腺假性囊肿穿刺引流术示意图

  二、EUS 引导下胆囊引流术:高危患者的 “胆囊救星”

  急性胆囊炎发作时,通常会考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但有些患者高龄或伴有多种严重基础病,承受不了手术,这时 EUS 引导下胆囊引流术(EUS-GBD)就成了关键的解决方案。医生一般会选胃的胃体部或十二指肠的球部作为 “穿刺入口”,在 EUS 的精准引导下,把针准确穿进胆囊。然后沿着导丝放入一个自膨式金属支架,在胆囊和消化道_x0008__x0008_之间架起一条 “稳定通道”。这样一来,胆囊里感染的胆汁就能顺畅流入肠道,炎症很快就能得到控制。

  对比另一种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PTCD),EUS-GBD 同样是 “内引流”,不用挂体外引流袋,既避免了携带引流袋的痛苦,也减少了引流管脱落、胆漏等并发症的风险。

7.jpg

图:EUS 引导下胆囊引流术示意图

  三、EUS 引导下胆道引流术:ERCP 失败后的 “备用方案”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是治疗胆道问题的常用方法,但遇到一些特殊情况,比如患者做过手术导致解剖结构改变,或是十二指肠梗阻无法成功完成ERCP。这时EUS 引导下胆道引流术(EUS-BD)就能 “临危受命”,成为挽救性的治疗技术。

8.jpg

图:EUS 引导下胆道引流术示意图

  治疗性超声内镜技术,尤其是上述叁种引流术式,凭借其微创、精准和高效的特点,为许多原本依赖外科手术或外引流处理的复杂胆胰疾病患者提供了全新的治疗路径,显着改善了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在北大医院成熟的消化内镜多学科协作(惭顿罢)模式下,即便是病情复杂的患者也能获得安全有效的治疗。这是北大医院强大综合实力的体现,也是我们不断追求的目标。

  (内镜中心)

  • 标签:
相关科室 | 相关医生 | 相关文章 | 相关咨询 | 相关视频 |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