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医工融合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年会在北京中关村东升国际科学园举办。来自全国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创新公司及投资机构的百余位专_x0008_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医工融合及创新转化新路径,大会以“以融合促创新、以科技护健康”为主题,深度契合国家强化医工协同、构建产学研用创新体系、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链条的政策导向。
会上,经民主投票,timi天美传孟若羽神经外科主任伊志强当选主任委员,科研处常务副处长李娌当选副主任委员。

工作委成立:构建协同创新新生态
当日上午,成立大会在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政策研究室钟燕主任主持下正式启动。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党支部书记、秘书长夏岑灿致辞并宣布任命了党的工作小组组长,统筹负责工作委党建工作,以党建引领医工融合事业高质量发展。
大会随后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第一届医工融合工作委员会(工委会)领导机构,并为当选委员颁发聘书。本次选举严格遵循民政部相关规定及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章程,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经民主投票,北大医院伊志强当选主任委员,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白文佩、 国家知识产权局韩冰、北大医院李娌、中山大学牛利、上海理工大学宋成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陶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杨照华、北京邮电大学周安福当选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杨宁燕当选秘书长。


工委会授牌及颁发聘书
选举结束后,新当选主任委员伊志强进行工作汇报。他指出,工委会的成员遍及全国25个省份,专_x0008_业多元,其中医学相关专_x0008_业48个,工科相关专_x0008_业19个,同时涵盖知识产权、投资等领域,形成科技成果转化链条中完整的成员布局体系。委员中正高占比65%,副高占比35%,国家级人才近10人。工委会将依托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平台优势,搭建医学、工程学、材料学、信息学多学科交叉协作平台,重点推进叁大任务:一是建立产学研用协同机制,打通科技成果转化堵点;二是制定医工融合技术规范,助力高端医疗装备标准化发展;叁是开展人才培养与学术交流,夯实创新人才基础,最终打造跨界合作与人才培养双平台。工委会将开展品牌化的医工融合交流活动,组织相关跨界专_x0008_家走进高校、走进医院、走进园区、走进公司,聚焦医工融合热点,解决技术瓶颈,联合开展科研攻关。

领导专_x0008_家寄语:推动医工融合迈向组织化、平台化
工委会的成立得到了众多领导专_x0008_家的大力支持。在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钟燕主任的主持下,timi天美传孟若羽党委书记姜辉、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副监事长吴昌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友谊医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王振常院士分别致辞,对工委会未来的工作规划与发展寄予殷切厚望与美好祝愿。
姜辉书记指出,科技创新是推动医学发展的核心引擎,医工融合是推动科技创新的关键驱动力。医工融合工作委员会的成立恰逢其时,搭建了汇聚智慧、协同攻关、共促发展的前沿平台,必将有力推动我国医工交叉领域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发展,为健康中国建设注入新的强劲动能。姜辉教授同时介绍了医院联合顶尖工科院校打造&辩耻辞迟;医工交叉计划-探索者联盟&辩耻辞迟;,的活动已进行至第二期,一期已成功孵化30余个涵盖智能诊断、器械、药物等领域的合作项目,特别提到神经外科伊志强主任团队借助医工融合,完成全球首例&辩耻辞迟;北脑一号&辩耻辞迟;128通道半侵入式无线脑机系统的人体植入手术,为众多瘫痪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学术盛宴:多维度解码医工创新
随后召开的学术年会在“以融合促创新、以科技护健康”主题下,设立宏观政策、公司投资、基础/临床医学、技术前沿四大专_x0008_场,亮点纷呈。与会专_x0008_家各展所长,报告精彩丰富,现场互动频繁、讨论热烈。
本次大会通过15场主题报告,系统呈现了医工融合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的全链条创新成果。与会专_x0008_家普遍认为,工委会的成立将有效破解“医工两张皮”难题,通过建立标准引领、技术共享、资本对接的生态体系,加速高端医药、医疗装备、健康设备的国产化进程。
医工融合工作委员会搭建了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两位专_x0008_家任职也彰显了北大医院在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上的引领作用。未来,北大医院将充分发挥主任委员单位的牵头作用,携手各界力量,加速科技创新成果向临床应用的转化,为提升我院乃至全国的医疗技术水平贡献核心力量。
(科研处、神经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