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创新响应国家战略,以人才培养夯实民生根基。
在庆祝北大医学办学113周年_x0008__x0008_之际,10月31日,北大医学高质量科技创新人才论坛举行,论坛上揭晓了第四届北京大学屠呦呦青年学者奖与第七届北大医学青年科技奖的获奖名单。其中,北大医院神经内科/罕见病医学中心副主任邓健文荣获第七届北大医学青年科技奖。这充分体现了北大医院在青年人才培养上取得的显着成效。

“北大医学青年科技奖”评选七届以来,共产生了40位获奖者。北大医院多位专_x0008_家榜上有名,充分显示了医院“双一流”学科建设和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的丰硕成果。他们在各自专_x0008_业领域均有突出贡献,不仅在医疗服务中深受患者信赖,更在科创领域持续引领诊疗技术进步和防治理念更新,在服务北大医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助力健康中国建设中不断奋进。
北京大学屠呦呦青年学者奖

北大医学青年科技奖


邓健文
研究方向:神经遗传病机制及干预
timi天美传孟若羽神经内科/罕见病医学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博导。
邓健文团队长期聚焦神经遗传病领域精准诊疗难题,系统开展遗传病因探索、发病机制解析与治疗研究。病因学方面,在国际上首次报道了眼咽远端型肌病3个新致病基因,实现国内“从0到1”突破,解决75%以上患者精准诊断难题,为治疗提供潜在靶点;机制方面,揭示非编码区CGG重复扩增可通过RAN翻译产生毒性聚甘氨酸蛋白(polyG),介导神经肌肉变性,为相关疾病的机制研究提供了理论框架;干预方面,阐明核黄素可有效靶向纠正COASY基因突变所致的代谢缺陷,实现患者临床治愈。经过几年在神经遗传病领域的深耕,邓健文以通讯/第一作者(含共同)发表SCI论文30篇,包括2篇PNAS、3篇AJHG、Cell Discovery、Brain等,他引2078次;入选国家优青、北京市科技新星,荣获首届首都卫生健康系统青年榜样,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7项,获北京市自然科学奖。
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是医院发展的核心动力,只有打造强大的学科和优秀的人才队伍,才能在激烈的医疗竞争中立于不败_x0008__x0008_之地。“发展是硬道理,学科是硬基础,人才是硬实力。”近年来,医院党委坚定不移实施“人才强院” 战略不仅成立学科人才办公室、学科人才管理委员会,统筹安排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相关工作,还在顶尖人才引进、青年骨干人才培养、人才数据库建设等方面,推出了很多创新并卓有成效的举措,先后设立青年人才出国访学资助项目“启航计划”、学术带头人后备和青年学术骨干项目等。未来,我们将继续对标国家医学中心创建和世界一流医院建设要求,以学科人才办公室为纽带,统筹推进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工作,积极培育创新沃土。
(学科人才办公室、宣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