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积极响应“十五五”规划中对文化强国建设的要求,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加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11月7日,恰逢立冬节气,北大医院学生党总支联合团委组织开展“我与劳模包烧麦,中轴路上话非遗”主题党团日活动,同时也是一堂青年团课,将北京中轴线这一世界文化遗产作为鲜活教材,将百年老店“都一处”作为实践课堂,让师生们在徒步中感悟历史文脉,在与全国劳动模范、都一处第八代烧麦技艺传承人吴华侠的面对面交流中,深刻体悟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学生党总支正处级调研员周立华,学生工作部部长、学生党总支副书记赖丽娜,团委书记武骁飞,学生党总支副书记、团委副书记任翼、与近70位本科生、研究生同学们一起参加了活动。
中轴行走,一堂“脚踏热土”的理想信念课
在北京市导游协会原会长、北京城市发展研究院专_x0008_家、全国旅游系统劳动模范奖章获得者吴文旭老师的带领下,大家在北京中轴线的南起点永定门集结完毕后,共同开启了这场沉浸式的理想信念_x0008__x0008_之旅。

“大家脚下的这条路,不只是城市的地理轴线,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吴文旭老师手持讲解器,带领师生们踏上中轴线的石板路。他指着路面深浅不一的痕迹介绍“从永定门到钟鼓楼,7.8公里的距离,串联起的是数百年的王朝更迭、民族沉浮。”他结合史料娓娓道来,从明清时期中轴线作为皇权象征的规整布局,到抗战时期这里见证的民族抗争,再到新中国成立后中轴线的保护与新生,让师生们在脚步移动中,触摸到历史的温度与厚度。


吴文旭老师的讲解将历史典故、文化内涵与时代精神融为一体。脚下的石板路不再是冰冷的建筑构件,而是鲜活的历史教材;沿途的老字号不再是单纯的商业符号,而是民族品格的载体。师生们深刻感受到,个人的前途命运始终与国家、民族紧密相连,中轴线承载的文化自信,也从抽象的概念,变成了心底可感可知的情感认同,成为筑牢人生根基的爱国主义理想信念。

劳模传艺,一堂 “知行践悟” 的匠心砺心课
在后厨操作台前,全国劳动模范、都一处烧麦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吴华侠手法娴熟,一张张面皮在她手中翻飞,每张皮上都迅速擀出整整齐齐的 24 个小褶,宛如绽放出一朵朵五彩的花。“一张面皮至少要擀出 24 个褶,这 24 个褶代表着 24 个节气,而做一个烧麦需要 16 道工序。”吴华侠一边演示一边解释道。

谈及学习技艺的经历,吴华侠笑言都一处对食品制作水准的要求极为严格,想要真正掌握烧麦制作技艺,必须耐住性子,循序渐进。从学徒到传承人,她一干就是二十多年。吴华侠用她的亲身经历证明:匠心,是在日复一日的坚守中淬炼出的光芒;传承,是在一点一滴的积累中绽放出的华彩。“老字号的传承发展需要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只有将固本、传承、创新紧密连接在一起,老字号才能基业长青。”吴华侠的分享,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字字千钧。她用自己的人生选择与创新实践,生动诠释了新时代劳模精神的深刻内涵,为 “劳动最光荣” 写下了最有力的时代注脚。




思想的触动,最终要落实到行动的体验上。在吴华侠师傅的指导下,师生们挽起袖子,迫不及待地开启了非遗烧麦的制作体验。正如查体触诊需要千锤百炼才能精准判断,非遗技艺的掌握也离不开反复练习,而这份 “精益求精、注重细节” 的态度,正是医学生与手艺人共同的追求。
从“听劳模讲匠心”到“跟劳模学创新”,再到“自己动手践初心”,这个过程实现了从认知匠心、认同创新到践行初心的层层升华。师生们在与劳模的深度互动中读懂坚守,在见证创新实践中拓宽视野,在亲手制作中体悟担当,让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真正从耳边的故事,变成了心中的信念与脚下的行动。

党课赋能,一堂“以国鉴己”的初心引领课
活动在学生党总支副书记、团委副书记任翼的微党课中落下帷幕。任老师以“像建设新中国一样建设自己”主题,将国家发展的智慧与个人成长的路径紧密相连,为今日与全国劳模的对话和实践体验筑牢思想根基。

任翼老师结合新中国建设历程阐释“独立”的重要性,鼓励同学们要敢于打破思维定式,“像老字号求新求变那样,在突破中找到新方向”。她还特别提醒同学们,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要“任凭外界潮汐涨落,内心始终有光导航”。
任翼老师鼓励大家把个人理想拆解成“触手可及的小目标”:“国家用一个个五年从百废待兴走到举世瞩目,我们也可以给自己画一张‘成长蓝图’—— 今天学好包烧麦的一道工序,明天攻克一个科研难题,每一步踏实的努力,都会像国家发展那样,在时间里沉淀出底气。”
结语:薪火相传,传承有我
中轴线为纬,承载历史文脉;劳模精神为经,标注时代高度。此次融合了文化自信、匠人精神的“大思政课”,充分响应了“十五五”规划中“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号召,发挥了“文化养心志、实践育情操”的作用,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完善全面培养体系,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生动体现。
未来,同学们无论是在学术研究的“冷板凳”上,还是在未来工作的平凡岗位上,都将坚守初心,锤炼技能,以“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干一行钻一行”的精益,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的洪流,让青春在为国家、为人民的奉献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学生党总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