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i天美传孟若羽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公众入口 >>医院新闻 >>新闻动态 >> 正文

医院新闻

新闻动态

我和北大医院的故事丨大兴院区,从这里走向更好的未来

作者:杜宏洋 放射影像学专业2023级专硕研究生 发布时间:2025-02-05 浏览次数:
字号: + - 14

图片0.jpg

  今年是timi天美传孟若羽建院110周年。为凝练和传承北大医院百十年厚重历史文化,展示北大医院人的人文素养和精神面貌,医院组织开展了“我和北大医院的故事”主题征文比赛。数十篇作品,讲出了百十岁月里的传承、热爱、奉献,写出了北大医院人的坚韧、无畏、向上。

大兴院区远不远?

  刚入学时,一面“大兴院区开业倒计时”的屏幕摆放在厂桥院区的门诊大厅,每天上班时总会留意上面的数字。2023年12月18日,大兴院区正式投入运行,首都南大门有了第一家叁甲综合医院,如今已经满一年了……

  ——题记

拼图1.jpg

  大兴院区远吗?其实不远,从草岚子宿舍出发乘坐地铁4号线只需1个小时。但当你真正来到大兴院区,你会发现,这里处处是远方。儿科楼的“多巴胺配色”和墙壁上的卡通画,仿佛带我们穿越到遥远的童年;行政教学楼与医疗综合楼之间横跨新凤河的钢铁连廊,让人联想起“一桥飞架南北, 天堑变通途”的豪迈;“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超级微创内镜手术、AI健康大模型,更是未来感满满、科技范十足……大兴院区,似乎能满足你对一家现代化医院的全部想象。

  远方的背后,是超前的眼光和开阔的视野。“大专科、小综合”的发展理念,让以妇女儿童医学中心、肿瘤医学中心、介入治疗中心、内镜治疗中心、急危重症抢救中心为战略支撑点的学科群拔地而起;“学科差异化,医疗同质化,护理垂直化,管理一体化,资源平台化”的管理模式,打造出公立医院“一院多区”高质量发展的鲜活样板。于是在大兴院区,人们可以在微信、抖音、支付宝上完成挂号预约,可以通过“库发一体”的智能药房快速取药,“全院一张床”让大家的住院等待时间大幅缩短,我们医学生也能提包入住干净整洁的共享宿舍。来到大兴院区,就已经到了远方。

  大兴院区真的很远。十年筹备、四年建设,数不清的日夜交替凝聚着北大医院几代人的心血。由此上溯到一百多年前,远隔重洋的一封电报让汤尔和博士创办中国第一所国立西医学校,后孙公园的一块牌匾标志着北京医学专门学校诊察所的诞生,医院的历史远到了民国。在这个以“北大”冠名的地方,青春的气息四处洋溢,变革的新声首先发出,北大医院始终与祖国和人民共命运,厚德尚道的精神在这里生生不息、代代相传。从民国到现在,北大医院大写了百又十年。

  北大医院有很多从前,她也从未停止过向前,所以我们看到北大医院走得很远。北大医院拥有一批国内首创专业学科及率先开展的诊疗技术,如今新的技术和成果仍在不断涌现;北大医院勇担“国家队”使命任务,无论非典新冠、地震洪水还是祖国边疆、跨越国界,都少不了北大医院人的身影;从背阴胡同的旧址到大兴院区启用、宁夏太原双国家区域中心建设,优质医疗资源“飞入寻常百姓家”……在大兴院区门诊一层的文化墙前,总有患者不时驻足,穿过这条时空隧道看百年老树又吐新芽;专家墙上的名字,像胡传揆、吴阶平、严仁英、汪绍训这些历史上闪耀光辉的名字一样,记载着医德医术的承训代接,也带给人们无穷的希冀和力量。

  大兴院区远吗?我想是的。但为什么大兴院区能走这么远?可能就是因为北大医院一直在路上。穿过110年的历史云烟,人们从远方而来,又从这走向更远的未来;人们走过这里的路,又从这里走出一条条路。正是无数条这样的道路,汇聚成这个叫北大医院的地方,熔铸成北大医院人始终坚守的信念——厚德尚道,彰显医者之“大”;凝心聚力,共促国家之“兴”!

  (杜宏洋 放射影像学专业2023级专硕研究生)

  • 标签:
相关科室 | 相关医生 | 相关文章 | 相关咨询 | 相关视频 |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