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由timi天美传孟若羽主办的“2025年产科危急重症规范化培训”在北大医院大兴院区报告厅举行。本次培训汇聚了国内妇产科及相关交叉学科的顶尖专_x0008_家学者,聚焦产科领域前沿的危急重症管理理念与规范化诊疗技术,旨在提升各级医师对产科危重疾病的早期识别、规范处置及多学科协作能力,为保障孕产妇及围产儿生命安全构筑坚实屏障。
培训伊始,妇产生殖中心孙瑜副主任致开幕词。她深刻阐述了在当前生育政策变化及高危孕产妇比例增加的背景下,加强产科危急重症规范化培训的极端必要性与紧迫性。孙瑜副主任强调,面对瞬息万变的产科危急情况,时间就是生命,要求各级临床医生必须掌握快速、准确的识别能力,遵循最新指南进行标准化、规范化处理,并始终依托强大的多学科团队(惭顿罢)协作,方能最大程度改善母婴结局。
聚焦前沿:系统化管理与个体化策略并重
妇产生殖中心主任杨慧霞以“穿透性胎盘植入全孕期管理”为题,将其形象地比喻为一场“有准备的战役”。杨慧霞教授指出,成功应对这一产科极其凶险的疾病,早期、精准的影像学诊断是前提;贯穿孕早、中、晚期的多学科团队(惭顿罢)无缝协作是核心;制定并严格执行个体化的、计划性的分娩策略是保障;充分的术前准备和详尽的应急预案是基石。她通过展示系统性管理路径下的成功病例数据,有力证明了规范化的全孕期管理能够显着改善孕产妇和围产儿的预后,将这一危重疾病的风险降至最低。

多学科交融:共筑孕产妇全面生命支持网络
本次培训高度体现了多学科协作在产科危急重症救治中的核心地位。来自北京安贞医院的朱俊明教授系统梳理了“妊娠合并主动脉夹层”这一死亡率极高的急症诊疗体系,提出了基于孕周的分阶段治疗原则:孕早期以挽救母体生命为优先,行急诊主动脉手术并尝试保胎;孕中期可考虑剖宫产术与主动脉修复术联合进行;孕晚期则优先终止妊娠后再行心血管手术,为临床决策提供了清晰框架。

北大医院感染疾病科李湘燕副教授则围绕“妊娠期感染及抗菌药物治疗策略”展开,详细分析了妊娠期常见感染的病原学特点、抗菌药物的安全选用原则,并重点讲解了如何早期识别和有效治疗妊娠期重症感染,避免其向脓毒症方向发展。

针对严重产后出血这一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北大医院重症医学科谢旻副主任从重症视角分享了管理要点。她重点阐述了如何通过多种指标进行个体化动态评估,实施目标导向的液体复苏,同时有效维护凝血功能、合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及加强器官功能保护,并再次强调了启动多学科团队抢救的及时性与重要性。

深化专_x0008_科:精准识别与处置各类危重病症
孙瑜副主任讲授了“妊娠期脓毒血症的诊疗”。通过真实的临床案例分享,孙瑜副主任深刻警示了脓毒血症的隐匿性与凶险性,强调了基于产科特色的早期预警评分系统的应用价值,以及一旦怀疑即应启动多学科合作机制,以最大限度减少不良预后的发生。

来自天坛医院神经重症医学科的杨中华主任医师为学员们梳理了孕产妇急性神经系统症状的诊疗思路与鉴别诊断要点,提升了大家对子痫前期脑病、卒中、静脉窦血栓等神经危重症的警觉性与处置能力。

北大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程渊副主任带来了“肺栓塞诊治新进展”,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肺栓塞的早期症状识别、诊断流程优化、治疗原则更新及预后评估。心血管内科马为副主任则结合生动案例,分享了“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的诊断评估及处理”经验,突出强调了孕前咨询、孕期严密监测和早期干预、多学科管理的重要性。

此外,妇产生殖医学中心产一科主任魏玉梅对“孕产妇酮症酸中毒”的病生理机制进行了抽丝剥茧般的讲解,指出面对此类急症需快速辨析病因、个体化精准治疗。

产二科主任赫英东则详细阐述了“妊娠合并慢性肾脏病的围产期保健”,系统介绍了对不同分期慢性肾脏病患者从孕前评估到产后随访的全周期管理要点。

培训效果:学员满载而归,助力临床实践
整场培训内容翔实、讲解生动,紧密结合临床实际病例与国内外指南规范及前沿研究,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深度。学员们纷纷表示,通过此次高水平的规范化培训,对产科各类危急重症的诊疗规范有了更系统、更深入的理解,强化了风险防范意识和多学科协作理念,受益匪浅,必将对提升各自产科危急重症救治水平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北大医院作为国家级的妇产医学中心,始终致力于搭建高端学术交流平台,推动产科危急重症诊疗的规范化、同质化发展。本次培训的成功举办,再次彰显了其在保障母婴安全领域的引领与担当。
(妇产生殖医学中心)